首页 资讯 > > 正文

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性相远的理解_人之初 性本善|每日看点

来源:互联网 发布日期:2023-06-30 18:05:43 分享到:

1、人之初,性本善是孔子的观点,性本恶是荀子的观点。

2、而人之初,性本善却出自王应麟的《三字经》,原文是:人之初,性本善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3、性相近,习相远。

4、释义:人出生之初,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,天性也都相差不多,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,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。

5、性本善是一个字词。

6、出自《水信无分于东西》中孔子的言论,承认有人性,但未说人性是什么。

7、由作者孟子所著。

8、荀子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,从而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。

9、扩展资料:性恶论的影响:性恶论在名声上自然没有性善论那么入耳。

10、其实,就如同性善论并不能使人自动行善一样,性恶论的含义也并非准许人随意作恶。

11、性恶之恶就其本义而言,是指人类作为一种生物,所本来具有的生存本能。

12、是生物就要生存,就一定要求生。

13、既然一定要求生,也就没有必要否定它,回避它。

14、荀子的做法只是没有回避它而已。

15、从这一点来看,荀子直指人的本性,较之孟子的多方论辩更具有“因人情”的一面。

16、孟子的学说是以性善论作为开端的,但是却以诋距杨墨作为结束。

17、荀子背负性恶的恶名,但却具有更多的合理性。

18、性恶论并非一定会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。

19、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三字经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性恶论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—人性本善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观点,出自于《孟子·告子上》。

20、“人之初,性本恶”是战国时期荀子的观点,出自于《荀子·性恶》。

21、1,《孟子·告子上》中的原句:水信无分于东西,无分于上下乎?人性之善也,犹水之就下也。

22、人无有不善,水无有不下。

23、白话译文: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,但是,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?人性向善,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。

24、人性没有不善良的,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。

25、2,《荀子·性恶》中的原句:今人之化师法,积文学,道礼义者为君子;纵性情,安恣孳,而违礼义者为小人。

26、用此观之,人之性恶明矣,其善者伪也。

27、白话译文:现在的人,能够被师长和法度所感化,积累文献经典方面的知识、遵行礼义的,就是君子;纵情任性、习惯于恣肆放荡而违反礼义的,就是小人。

28、由此看来,那么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就很明显了,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则是人为的。

29、扩展资料:孟子提出了性善论,但后人对孟子的“性善论”有所误解,经常把孟子“性善论”理解成“向善论”或者“本善论”,这都是错误的。

30、目前很多哲学家都已正名,孟子提出的是“性善论”。

31、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,即仁、义、礼、智。

32、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,即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夫妇有别,长幼有序,朋友有信。

33、孟子以上理论的出发点就是——向善论。

34、注意是人性向善,不是人性本善。

35、但是对于孟子的文章描述,他认为人性还是本善的。

36、荀子所论及的人性,其本质恰是无所谓善恶的“本始材朴”的自然之性,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,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。

37、荀子的性恶论的思想在先秦百家关于人性的论断中独树一帜,他的思想对后世今天的意义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。

38、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,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,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。

39、性恶论以人性有恶,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,性善论以人性向善,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,二者既相对立,又相辅相成,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
40、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性善论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-性恶论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观点,出自于《孟子·告子上》。

41、“人之初,性本恶”是战国时期荀子的观点,出自于《荀子·性恶》。

42、(1)《孟子·告子上》中的原句:水信无分于东西,无分于上下乎?人性之善也,犹水之就下也。

43、人无有不善,水无有不下。

44、白话译文: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,但是,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?人性向善,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。

45、人性没有不善良的,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。

46、(2)《荀子·性恶》中的原句:今人之化师法,积文学,道礼义者为君子;纵性情,安恣孳,而违礼义者为小人。

47、用此观之,人之性恶明矣,其善者伪也。

48、白话译文:现在的人,能够被师长和法度所感化,积累文献经典方面的知识、遵行礼义的,就是君子;纵情任性、习惯于恣肆放荡而违反礼义的,就是小人。

49、由此看来,那么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就很明显了,他们那些善良的行为则是人为的。

50、扩展资料:《荀子·性恶》主要采用问答之方式论述人性恶,首先荀子强调性伪之分,驳斥孟子性善之说;接下来连续三问三答,连续问答之中,荀子共用了九次「用此观之,人之性恶明矣,其善者伪也。

51、」的语句,来说明人性之恶,进而形成荀子整体的性恶观。

52、《孟子·告子上》中孟子持性善论(人生来有向善的力量),告子持不善不恶说(即人生下来本无所谓善恶),《告子》以两人的论辩开头,集中阐述了孟子关于人性、道德及其相关理论。

53、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是孟子的观点。

54、《孟子·告子上》写道:“人之性善也,犹水之就下也,人无有不善,水无有不下。

55、”这就是说,人的本性天生就是善的,就好象水总是往低处流淌一样。

56、这个观点是要是从人自身的思维角度出发,即人是有思维的,而这种思维是经后天发展并完善的。

57、所以,人一生下来,思维便是纯洁的,未被污染的,也是善良的。

58、所以孟子所倡导的是:人一生下来就要规范人的思维,使之学习从善的知识,进而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。

59、“人之初,性本恶”是荀子的观点。

60、《荀子·性恶》写道:“人之性恶,其善者伪也。

61、”认为人生而具有好色、好声、好味、好利等特性,只有经过教化,才能去恶从善。

62、这个观点是从人的天生的本性角度出发,即人是食肉动物,而食肉动物的本性之中就具有着凶恶的一面。

63、所以,人一生下来就具有凶恶的本能。

64、例如小孩子一生下来,就是自私的,你给他吃的,他一把就抓在手里了,你要再拿回来,死活不肯给,后来,经过大人的教育,才让他有了道德观,知道约束自己的行为.所以荀子所倡导的是:人一生下来就要通过教育来抑制人的天生本能之恶。

65、扩展资料:这两个是2000年前两个学派的不同观点,虽然前者比较广为流传,但是后者更有道理一些。

66、荀子论述“人性本恶”,相对孟子的“人性本善”,是一个进步。

67、既有逻辑,不像孟子信口雌黄;又有论证,不像孟子胡搅蛮缠。

68、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,他对人性下了定义:“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。

69、”就是说:性,是天赋的、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,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。

70、与“性”相对的是“伪”。

71、“伪”是人为、后天加工的意思。

72、比如,仁义礼智信就是“伪”,是人为教化的结果。

73、他认为:“性者,本始材朴也;伪者,文理隆盛也.无性则伪之无所加,无伪则性不能自美。

74、性伪合,然后成圣人之名,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。

75、”荀子明确把人性限定为人的自然属性:“饥而欲食,寒而欲暖,劳而欲息,好利而恶害,是人之所生而有也,是无待而然者也,是禹、桀之所同也。

76、”而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“伪”,是人的社会属性。

77、 他认为:性是恶的,伪是善的。

78、如何使人由恶变善呢?荀子认为要通过后天的礼仪教化来“化性起伪”:“人之性恶,其性者伪也。

79、今人之性,生而有好利焉,顺是,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;生而有疾恶焉,顺是,故残贼生而忠仁亡焉;生而有耳目之欲,有好声色焉,顺是,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。

80、然则从人之性,顺人之情,必出于争夺,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。

81、故必将有师化之化,礼仪之道,然后出于辞让,合于文理,而归于治。

82、由此观之,然则人之性恶明矣,其善者伪也。

83、”他认为:凡人都是好色好利、憎丑恨恶的,这些都是人性本恶的表现,如顺其自然发展,社会就会充满争夺、残暴。

84、因此,必须用师法教化、礼仪规范来使人向善,但善不是“性”,而是“伪”。

85、 荀子对孟子的“性善论”给予了批判:“孟子曰:‘人之学者,其性善。

86、’曰:是不然!是不及知人之性,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。

87、凡性者,天之就也,不可学,不可事。

88、礼义者,圣人之所生也,人之所学而能,所事而成者也。

89、不可学,不可事,而在人者,谓之性;可学而能,可事而成之在人者,谓之伪;是性伪之分也。

90、”在荀子看来,孟子的性善论和不学而能、不虑而知的良知良能说,是不了解性和伪的区别。

91、 在人性问题上,孟子主张本善,荀子主张本恶。

92、在人性向善的方法上,孟子主张通过教化,扶植和培养善的萌芽,使善性得以发扬光大;荀子主张通过教化,限制恶的趋势,使人性之恶向善转化。

93、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——孟子百度百科——荀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张人性本恶的是荀子。

94、荀子名况,字卿,战国时期赵国人,比孟子小70多岁。

95、孟子死时,荀子才10多岁,还是个儿童呢。

96、 荀子论述“人性本恶”,相对孟子的“人性本善”,是一个进步。

97、既有逻辑,不像孟子信口雌黄;又有论证,不像孟子胡搅蛮缠。

98、与孟子明显不同的是,他对人性下了定义:“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。

99、”就是说:性,是天赋的、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,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。

100、与“性”相对的是“伪”。

101、“伪”是人为、后天加工的意思。

102、比如,仁义礼智信就是“伪”,是人为教化的结果。

103、他认为:“性者,本始材朴也;伪者,文理隆盛也.无性则伪之无所加,无伪则性不能自美。

104、性伪合,然后成圣人之名,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。

105、”荀子明确把人性限定为人的自然属性:“饥而欲食,寒而欲暖,劳而欲息,好利而恶害,是人之所生而有也,是无待而然者也,是禹、桀之所同也。

106、”而把仁义礼智信归结为“伪”,是人的社会属性。

107、 他认为:性是恶的,伪是善的。

108、如何使人由恶变善呢?荀子认为要通过后天的礼仪教化来“化性起伪”:“人之性恶,其性者伪也。

109、今人之性,生而有好利焉,顺是,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;生而有疾恶焉,顺是,故残贼生而忠仁亡焉;生而有耳目之欲,有好声色焉,顺是,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。

110、然则从人之性,顺人之情,必出于争夺,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。

111、故必将有师化之化,礼仪之道,然后出于辞让,合于文理,而归于治。

112、由此观之,然则人之性恶明矣,其善者伪也。

113、”他认为:凡人都是好色好利、憎丑恨恶的,这些都是人性本恶的表现,如顺其自然发展,社会就会充满争夺、残暴、淫乱。

114、因此,必须用师法教化、礼仪规范来使人向善,但善不是“性”,而是“伪”。

115、 荀子对孟子的“性善论”给予了批判:“孟子曰:‘人之学者,其性善。

116、’曰:是不然!是不及知人之性,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。

117、凡性者,天之就也,不可学,不可事。

118、礼义者,圣人之所生也,人之所学而能,所事而成者也。

119、不可学,不可事,而在人者,谓之性;可学而能,可事而成之在人者,谓之伪;是性伪之分也。

120、”在荀子看来,孟子的性善论和不学而能、不虑而知的良知良能说,是不了解性和伪的区别。

121、 在人性问题上,孟子主张本善,荀子主张本恶。

122、在人性向善的方法上,孟子主张通过教化,扶植和培养善的萌芽,使善性得以发扬光大;荀子主张通过教化,限制恶的趋势,使人性之恶向善转化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关键词:

x 广告

河北印发出台通用机场布局规划(2021-2030年)

到2030年,全省形成以A类通用机场为主体、B类通用机场为补充,功能完善、覆盖广泛的通用机场体系,全省通用机场达到23个。其中,到2025年全

复原民国旧菜单 一批“消失的名菜”重现羊城

  中新网广州12月5日电 (记者 程景伟)“粤宴中国·消失的名菜”活动4日晚在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广场举行,一批业已失传或十分罕见的传统粤

青海再度“双清零”:战“疫”催生定点救治医院反思与成长

  中新网西宁12月5日电 题:青海再度“双清零”:战“疫”催生定点救治医院反思与成长  作者 潘雨洁  全面停诊、四下无人;火线冲

世界海拔最高高铁客运站山丹马场站运营

  中新网兰州12月5日电 (记者 杨艳敏)记者从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,12月5日10时29分随着嘉峪关南至西安北D2696次动车组列车

千年古都洛阳为何要建青年友好型城市?

  中新网洛阳12月5日电 题:千年古都洛阳为何要建青年友好型城市?  记者 肖开霖 李贵刚  千年古都洛阳日前公布《洛阳市建设青年

甘肃万余河长公示牌拥有“电子身份证” 局地启“千里眼”治水

  中新网兰州12月5日电 (记者 冯志军)记者5日从甘肃省水利厅获悉,今年以来,甘肃全面推动河长公示牌信息化建设,为全省河流换发“电子

满洲里市向呼伦贝尔市“手递手”异地转运3批次隔离人员

  (抗击新冠肺炎)满洲里市向呼伦贝尔市“手递手”异地转运3批次隔离人员  中新网呼伦贝尔12月5日电 (记者 张玮)5日,内蒙古自治区呼

2021年度法治人物沈云如:让群众过上“有身份的生活”

  中新网杭州12月5日电 题:2021年度法治人物沈云如:让群众过上“有身份的生活”  作者 郭其钰 张先登  行程10余万公里,为辖区3

x 广告

Copyright   2015-2023 京津冀海洋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22245号-12   联系邮箱:434 922 62 @qq.com